Article / 文章中心

互联网公司如何塑造一支有创业精神的技术团队?

发布时间:2021-12-03 点击数:602

引言


我们经常会面对什么问题?


在互联网公司带过技术团队的人,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 我们潜心研究的自认为高大上的项目成果,抬头看天的时候发现天已经变了,完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面向高度竞争的赛道,我们有的业务很无情地被竞对逐步反超,或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而且感觉很难突破;


3、技术团队之间分工似乎永远都不那么清晰,而且不管中台怎么演化似乎永远也不能满足业务需要;


4、总是感觉团队的效率很低,明明人才都不缺,就是各种掣肘,反倒跑得没有创业公司快;5、团队做事情提不起兴趣,既不能感觉到业务成就感,也感觉没有技术含量,离曾经的技术理想渐行渐远;6、当有满腔热情的高大上的技术理想,但是感觉有发挥不出来,始终在被繁琐的事情消磨时光等等。


这些问题阿里的技术团队也会遇到,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我大概从时代背景和组织形势两个方面去找一些线索。02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一下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时代。



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知识边界不断被突破,信息的超饱和不断打破暂时达成平衡的局面。VUCA,是 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概括了后互联网时代商业世界的特征——一团乱麻。在各个领域,商业组织与个人,很容易发现自己处于烦絮的矛盾之中。      

——《哈佛商业评论》


VUCA 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去面对 VUCA 的状况,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情况:

1、商业逻辑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消费者、商家、平台、合作伙伴都会有诉求,考虑的角色和因素越来越多,商业链路越来越长,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到了天花板,仅仅靠做一个售卖平台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赢得市场的方式越来越难;


2、消费趋势,竞争形势,市场风向都处于不断变化性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再通过一种固定的打法和策略去赢得市场,就像零售的业态,一直在不断演化和升级;

3、在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探索,竞对的参与,市场格局的变化过程中,项目的不确定性是比较高的,是否会失败,或者最终通过哪个方向成功,都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是否存在一种效率最优的零售模式?


这些 VUCA 的特征都会传导到技术团队,如果我们还在用以前平台化、确定性、单一性的思路去作战,会有非常多的不适应感。03


组织成长上我们应该注意到什么趋势?


1、协同的复杂性:随着公司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业务线,产品,技术,职能团队,各种上游和下游,一个项目运作协同的团队非常多,大家优先级可能对不齐,合作的时候各有各的目标,不可避免地存在组织内耗,相互踩脚;


2、团队内部管理的复杂性:新的 90 后、95 后逐步登上舞台,他们更加活跃,追求工作的兴趣和快乐;新人与老人的交叉,职业诉求不完全相同;公司外部信息量很多很杂,包括一些负面的诸如内卷,PUA 之类的负面消息;同时外面诱惑很多,给我们的组织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04


我们选择用“创业精神”来解决技术竞争力和组织能力激活的挑战


在时代背景的变化和组织成长的新的形势下,我们有没有办法践行一套新的思路,来重新激活我们的团队?  


在同城零售创业的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践行创业文化,去解决面对商业愿景的构建和组织能力激活的挑战,这段时间以来,看着我们的产品一天天长大,客户规模一天天变多,团队也在一天天成长,目前看起来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在面向创业环境文化中,我们也踩了不少大坑,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粗浅的思路,给业界技术同行们做个分享。

愿景篇

01

对创业方向拥有坚定的信念


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是创始人得问问自己:你是不是相信这件事能做成?要是自己都不相信,那谁也救不了这个团队;唐僧师徒能够成功到达西天取经,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是唐僧取经的信念是非常坚定的。


拥有坚定的信念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创业所面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变性,必须要强大的心力才能走到最后,才可以在面对失败和痛苦的时候爬出泥潭,并且在大团队面对诱惑或者方向跑偏的时候能将方向拉回。


拥有坚定的信念是和一般非创业技术团队的根本区别,没有信念的团队就是一个接需求、做项目的常规团队,只能随波逐流,成就平平。


注意一个点,坚定的信念并非个人YY,而是各方面综合判断之后形成的方向认知。比如我对于我们团队创业的方向,是结合商业&技术趋势+公司战略需要+技术团队的兴趣与成长诉求,这三项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这个逻辑推理是非常严密的;所以这里面对技术 Leader 的知识视野、技术格局、战略定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思考透彻,行动坚决”,是我比较相信的一种处事方式,想清楚了,就坚决地做下去。02


拥有坚定的信念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创业所面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变性,必须要强大的心力才能走到最后,才可以在面对失败和痛苦的时候爬出泥潭,并且在大团队面对诱惑或者方向跑偏的时候能将方向拉回。


创业要成功,不可能是创始人一个人在跳舞,面对如今商业世界的复杂度,创业项目的成功必须要有一支高度认同产品愿景的核心团队;这种高度认同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力量!为什么核心团队的核心理念必须要高度认同?因为创业项目的生死随时命悬一线,在关键时刻是需要靠大家凝成一股绳去渡过难关,所以核心团队必须要在核心愿景、核心策略和核心价值观上面达成高度一致;反之如果核心团队如果调频不一致,哪怕核心同学中有一个人不一致,会造成团队成员心态上面的动荡和内耗。所以当核心理念对不齐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识别到,并且坐下来拉齐认知。当核心团队要引入新的伙伴,一定要把理念对齐;说得严重一点,如果核心理念完全不认可的同学,让他离开这个创业项目也是一个选择。


那什么是核心理念,就是创业项目的核心愿景和方向、核心策略和核心价值观,我可以列举我们团队的一些核心理念大家感受一下:

1、核心方向:坚持零售未来的方向是极致的消费体验和完善的商家配套服务;

2、核心策略:坚持产品力的打磨;给商家带来真正的收益,而不是只看签约规模;

3、核心价值观:坚持技术匠心精神和极客文化;坚持简单透明的团队沟通;而其他方面诸如人的性格差异、能力模型、工作方式有差别,这是可以兼容并包的,只要不涉及核心愿景、策略和价值观,关系都不大。


策略篇


跳出公司看行业


跳出公司看行业,是与面向内部研发团队的视角上面的根本性差异,其核心理念是站在整个行业视角去看所处的创业方向,而非仅仅从公司自己的视角来看。


1、眼光的要求。为什么创业团队一定要跳出公司看行业?很简单,因为创业是要帮公司去打下江山,眼光就不能局限在公司内部;你的客户、竞对、伙伴,都可能在公司之外,如果光盯着公司内部做事情,那自然是闭门造车,要么是故步自封;正所谓高维打低维,如果视角不拉高一个维度,就无法做出高于这个维度的事情;别只是盯着老板在想什么,管理层在想什么,多走出去看看,管理者们走出去看看真正的行业在发生着什么,可能更能够理解现在公司所处的市场格局。


2、打破资源依赖性什么是真正的创业精神?哈佛大学商学院对其的定义是:“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我们站在公司的肩膀上,可能很容易搞不清楚是我们自己牛,还是公司这个平台牛,如果单独把我们自己拿出去,会不会被竞对秒成渣?比如别人和你合作,是看重平台本身的资源,还是你的产品做得真的很好?所以要开创真正的格局,一定要忘记自己是谁,要有扔掉拐杖的勇气,自己就能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一步步长大。


那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有几个参考点给大家:
1、多看行业研究报告,多关注虎嗅,36kr 等行业资讯,了解外面的世界;

2、把公司的业务融到大行业中去看,全局上看清楚;

3、多与外部客户和生态接触,了解他们在如何做自己的生意和活动,他们当下的实际思考和痛点是什么;

4、关注你的竞对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思考商业模式与客户价值;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们做的话如何超越对手;

5、在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产品力打磨,看一下自己的产品在没有公司资源的时候,是否还具备竞争力?02


做客户的朋友


做客户的朋友,是对客户价值的一种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在面向创业环境的时候更加重要,而且我们有着非常深刻的体感,都是一些是实战之后的经验:


1、不要 YY 需求:搞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说清楚哪类真实的客户,什么痛点,什么诉求;这个点特别重要,客户的真实的场景,和我们的逻辑推理有很大的区别!在真正面向客户以后,你会发现我们靠推理想出来的痛点和路径,打准的概率是很低的;多去现场,涉及重要的线下交付,要去现场,去现场,去现场!现场会让你更加明白真实的现场和意向的场景有多大差别;

2、让阳光同时晒到每一寸土地:缩短每个职能角色获得痛点和需求的路径,也就是打破惯常的瀑布式路径,每个角色都应该真真切切体会到客户的一手痛点,确保大家真正搞懂了客户的问题,客户的声音一定要让每一个职能的人听见;

3、天使客户的成长:在产品初期打磨阶段,有客户愿意陪着你走,是很重要的,千万要保持良好的信任度,和客户一起成长。好的口碑和坏的口碑,都是很快会传导的!

4、客户问题的响应速度绝对是第一优先级:比如对于 toB 的产品体系,逐步摸索出来,有几个机制特别重要:block 问题日清;每周固定 review 客户问题;每个客户建立专属服务群,业务、产品、开放、测试都在里面;

5、看清楚客户真正如何在用我们的产品:不要光看上线数量,一定要看商家真正在怎么使用我们的系统,他们的数据究竟正常还是不正常;我们的产品力构建得怎么样,他们怎么在用我们的产品;03


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扎实


在大公司经常会有人画大图,摊大饼,但是换到创业环境,这种打法就不灵了,为什么?

1、因为真正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产品,一定是要精细化打磨的,而资源始终是有限的,阵势铺得太大,就意味着每个产品都做不精。当每个产品都不能赢得市场,这个创业无疑是失败的;

2、当极其粗糙的产品推向市场,对口碑是一种负面伤害,导致客户信任度降低,那可能是需要花成倍的代价去挽回;面向老板汇报,写 ppt,讲多大都行,但是真正面向市场,市场会无情地拿结果说话,一切包装都会打回原形,所有粗糙都会显露无疑。这是一个思维惯性要突破,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所以,面向创业环境,就是要敢于做减法。清楚当下聚焦什么,不做什么。


1、保持专注力非常重要:在一段时期,focus 一两个明确的主题去解决,给团队定义阶段性,比如这两个月就解决商家实施的痛点,这个月解决容错性上的挑战;确保每件事情拿到效果,确保做一个成一个。同时,这种方式其实很容易给团队建立大胜仗的信心,做得太多,事情都做不好,反倒士气会受影响。


2、时间线理论:在合适的时间引入合适的产品,尤其是不要在客户完全没有接受度,或者商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引入不合时宜的产品 ;


当然,一步一个脚印,不是说对路径和方向没有思考。我们仍然需要确保对路径的思考是清晰的,方向是坚定的,只是打法和策略上面的优先级选择方式。04


反脆弱,在敲打中变强大


当明确了当前重点攻关的重点后,是否就应该做到完美了才面对真实挑战呢?
面向商业环境下的优秀的产品、技术系统和团队组织是敲打出来的,而不是象牙塔中构建的。


为什么?这就是真实世界的逻辑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好产品,好系统,好团队,都不可能是规划设计出来的。经历敲打,同时在敲打过程中建立免疫和防御性机制,反而会更加健壮。这就是反脆弱理论的精髓,也就是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一种方式。


1、不要假想做一个 100%完美的系统,然后面对真实场景的时候就是 100% 完美的,去面对真实挑战,在挑战中调整和成长;就像系统如果没有面对真正的流量冲击,是无法真正知道逻辑、性能存在什么缺陷;


2、能够反脆弱的前提是面对缺陷的时候能够及时修复并举一反三,比如一个系统问题的发生,是否连带了相关问题的防御机制形成,否则完全靠个地雷一个地雷的踩,效率就太低了,这种不叫反脆弱,这种叫浪费生命。


实战 tips:问题 reivew 一定要重视,确保问题背后的因素都能够分析到,逐个进行根治,确保问题背后的因素不要再犯错。


技术篇


从领域构建思维到价值链构建思维


领域构建思维是一种典型的构建技术平台的思想,基于一个领域把平台做大,是一种单点放大的思维,把一个领域从 0 到 1,然后逐步做深,实现从单客户到多客户,从固定逻辑到配置化,再到平台化;


而价值链构建思维更加适合面向创业环境,因为构建商业的价值链,是一种串联思想,把各个技术能力进行串联,举个形象的比方,“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用项链串起来”。


面向创业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更快速度去构建价值链,所以我们更应该从领域构建思维到价值链构建思维。为什么?当局限于领域构建思路的时候,很可能从领域构建所规划的技术内容,跟整体价值的匹配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做库存域的同学肯定希望把“库存健康”这个事情做大,但是库存健康可能当下并非商家的核心诉求;这样就会导致能力和需求错位,有点类似于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做法。


所以不管技术上面模块如何拆解,大家都必须要围绕价值链去规划技术,体现在两个点:


1、确保业务的价值链对应的技术闭环能够形成,对客户交付价值闭环的产品,比如满足商超用户多渠道经营,门店、商品、库存、营销、订单、履约模块业务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少了任何一个节点,都无法实现交付;


2、不一定每一个领域的构建都需要业务研发团队来做,如果中台能力是可以的,完全可以考虑进行串联,这一点心态上面一定要放开;比如,如果中台有底层的库存能力,那么创业团队评估可用的话,就可以整合到价值链中。02


吃透商业逻辑背后的技术本质:数学模型


可能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业务项目的认知是:业务提需求,产品出 PRD,技术照着执行写方案和代码就行了。


这就是很多技术团队被业务拖在后面跑疲于奔命的重要原因,因为他的技术逻辑是没有灵魂的,很难把握到核心的逻辑抽象脉络,看起来就是一坨坨堆砌的代码!长期在业务线摸爬滚打以后,我越来越意识到,商业背后都有着一套精密的数学模型;商业模式的变化一定对应了这套数学模型的计算逻辑或者控制变量发生了变化!这套数学模型就是就是商业逻辑的本质,抓住这套模型,就抓住了系统的核心设计模式。

我们来举一些例子:

“电商 GMV=用户规模*品类宽度*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如果提炼出这个公式,就能够知道提升电商 GMV 有哪些方法,相对应的技术建设的要点就有了;


“经营成本=采购成本+营销费用+物流费用+商品损耗”,如果提炼出这个公式,就能够知道降本提效从哪些手段发力;


不仅仅是上面这种大的公式,微观上也是一样可以用数学模型表达,比如:一个商品可售库存=实物库存+在途库存-安全保留库存-预占库存。Get 这个核心的数学模型以后,核心建模抽象、核心逻辑设计、扩展性设计、监控对账逻辑,全部都可以运用进去,迎刃而解。03


技术选择的“CTO责任制”与决策逻辑


面向创业团队,技术的选择就是一种“CTO 责任制”,这里的 CTO 责任制是打引号的,我们理解并定义为:“版块负责人要独立自主对版块进行技术选择”,而非一纸强制命令。


为什么?这里面有个基本逻辑,就是版块负责人最清楚版块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同时他也是负责技术方案落地的人,所以他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当然前提条件是这是一个符合要求的版块负责人,否则就是瞎决策)


那么作为一个版块的 CTO,怎么样做出更好技术决策,我们的经验:


1、最关键的决策考虑点是确保满足业务预期标准的落地,切不可因为其他干扰因素导致了最终的成品不满足业务所需要达到的标准。比方说因为选择了某个底层能力导致了性能和体验的下降,或者因为选择了某个技术导致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产品缺陷,不满足业务诉求,这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负责人必须要搞清楚所做事项的业务要求,一般判断的顺序是:功能性、体验与性能、安全与合规性、扩展性;


2、要快速 get 所负责版块的“know-how”,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点:这件事情核心本质和逻辑是什么,以及这件事情有哪些不能踩的坑怎么 get 呢?我一般是先去看公司内 ATA(阿里内网技术博客)文章,公司外行业的文章,然后进一步找到懂这行的人聊,并加上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就可以逐步掌握其中的精髓;


3、时间线理论,基于当下业务成熟度,技术发展阶段去做选择。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用数字化的方式提升商家的零售经营效率,可能很多同学就直接联想到通过自动化的数据算法帮助商家做分析决策。但实际上我们的经验跑下来,自动化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业务成熟度、信息采集量强相关,失败概率非常高!所以我们后来总结出关键的提升经营效率的生命周期:工具化(不带大脑,靠运营)-专家经验(把运营经验推广开)-规则化(基于简单规则判断)-智能化(智能决策)。这里面,每一种打法都有适合的场景!千万要注意,技术的高大上并不是选择标准,面向创业环境大家要牢记这个观点。04


如何决策业务线技术与中台技术的协作关系


大部分创业的项目都会考虑跟如何基于中台来做,跟中台如何合作?中台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合作模式,一直是被反复讨论的话题,由于我自己既做过中台,又做过业务,还是有比较多的体会。


基于 CTO 责任制和中台要不要合作,如何合作,是版块负责人考虑业务诉求、能力现状,技术成本,未来的迭代和维护成本等指标进行综合决策;也就是不存一定要用或者一定不用的逻辑;也不存在一定要用某种技术合作方式的逻辑,甚至不同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决策;但是这种决策的后果也是 CTO 需要去承担的,所以往往如何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需要经验上面的长期摸索。


基于中台的合作,一般分为五类模式,我们用表格进行说明:

中台合作模式 实现方案 选择建议
托管式 将某个领域面向客户的交付完全托管给中台 这种方式一般仅限于创业项目完全不具备该领域知识并且领域通用性较强的情况,否则不建议采用这种思路;从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台直接交付一般带有较强的平台性复用思考,大概率不会为某条业务线做深度优化,还有个大问题是不同的平台之间体验完全不一样,拼合起来是一个拼凑的产品体验,交付体验一般不好,所以我们现在绝大部分场景不会考虑这种模式,除非时间真的很赶。
扩展式 中台提供扩展点,业务到中台系统中写扩展逻辑 当中台能力具备较强的扩展能力,并且往往领域的垂直线差异体现在局部,主干逻辑通用性较强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基于中台的扩展点来做,最典型的扩展就是 TMF(阿里业务中台创建的一种多业务身份插件式扩展框架)思想;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以较低的代价构建差异化逻辑,但是缺点是需要了解中台上手速度会更慢,受限制比较大,尤其无法独立部署的情况,整个发布排队会有非常明显的制约;适用于垂直线差异较少,并且扩展能力比较健全的领域。
代码输出式 中台提供核心代码给到业务团队 这种方式适合业务团队需要较高的独立部署和系统隔离能力,但一般中台团队不愿意选择这种模式。可能业务独立发展意愿很强烈的时候去选择。
服务化 中台团队提供通用的服务化接口 api,由业务团队自行调用封装 业务的差异性在业务团队垂直性的系统中自行构建,这种情况业务在复用了底层能力的基础上,也具备较好的扩展性,业务体验的提升和逻辑的优化都在业务团队内部可以闭环完成,是目前我们团队使用的主要模式。
共建式 直接在中台的系统上面开发 往往在必须要使用中台能力,但是中台既没有扩展能力也没有服务化能力,这时候就只能采用业务团队出人在中台系统上面开发业务逻辑,这种模式适合短平快上线场景,不能长期选择。


具体使用哪种模式,表格中提供了选择建议。
05

在快速奔跑中如何做更好的架构治理


在创业项目快速奔跑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牺牲架构质量?这个话题永远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


我们团队的经验是:技术架构的治理仍然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业务快速发展 VS 技术架构治理,不应该是 10:0,也就是绝不应该是先污染后治理!技术架构治理应该是属于长期有耐心坚持的事情,即使不占很大的比例,也不能中断,否则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比如对于健壮性,对于最重要的一些逻辑和事务,在过程中就应该要有应对方案;对于扩展性,在业务需求中针对最有可能出现的扩展应该有适当预留;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系统架构腐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导致重构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反而影响了业务发展。


在系统架构治理目标上,分为健壮性、业务扩展性、支撑规模化三个层面,不同的时期治理的重点是不同的。我们团队摸索出来的一套实践分享一下。


1、健壮性
应该是首先需要进行治理的内容,因为软件的健壮性能够大幅降低出问题的成本,实际上会降低团队疲于处理问题的时间消耗,效果会很显著,所以只要有一点点余力,提升系统健壮性一定是值得投入的;健壮性的处理重点:事务与数据一致性,逻辑严密性,可监控性,系统的容灾备份等。


关于创业环境下的研发效能

研发效能对创业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提升研发效率有各种高大上的手段,各种成体系的措施,我们自己摸爬滚打出来,有几个点特别关键:
1、减少格式化流程,但是对于核心的重要节点,可从简但切不可省略。比如验收流程,非常重要;

2、缩短一线需求到研发的路径是提升效率的好办法;

3、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提升测试效率的好工具;

4、问题根治是提升研发效能的好办法,很多时间就是消耗到了重复的问题处理中;

5、TL 对影响研发效率的问题保持敏感度,比如部署环境、架构混乱、策略效率等,让一线研发从泥潭中解放。07


创业环境下的技术文化构建


创业环境下,技术文化构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如何服务于商业,技术人仍然必须要找到技术人的兴趣和追求;为什么?因为创业必须要有热情,而技术文化是调动技术人热情的最原始的动力!


我们的比较有经验的体感:

1、技术 Leader 应该要是一个狂热的技术人,是一个基本原则,leader 的喜好对一个团队绝对是非常强烈的影响,要构建好的技术文化,leader 一定要亲身参与并热爱技术,维持技术理想的初心!

2、极客精神是技术人应该最应保持的技术文化,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对代码优化、系统设计、领域模型、逻辑设计精益求精。

3、从过程中去做落地,创业过程很忙,但是技术文化的构建其实不需要非常科班的流程,而是可以落实到团队的细微之处,去享受写每一段代码的时光,每一次方案脑暴和论证,每一次代码 review 的中的碰撞和探讨,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里不论层级,应该都需要保留技术参与度;

4、把团队的技术能力成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关注同学的技术能力和思维模式的成长;一定不要把同学当成“资源”,他们都是一个个技术理想主义者,希望有一日成为大神!所以业务再忙,一定要有技术氛围;

5、看到最苦的技术同学们:TL 一定要鼓励对不在聚光灯下默默做技术底层活着技术优化的同学给予认可可尊重;

6、对于技术含量的挖掘要坚持!有个误区是业务创业环节所用到的技术没有技术含量!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技术走到一定的阶段,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技术是理解和构建这个世界的终极手段”。


很多商业层面的问题分析诊断思路,商业逻辑构建思路,本质上就是技术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抽象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场景扩展运用的能力,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很深!这里面技术思考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训练维度


心态篇


学会与对手赛跑


如今我们所处的商业时代,很难有一个赛道是没有竞争对手的。我们经常是面对内部研发,实际上没有过多考虑过竞对;但是现在必须要考虑;因为竞争对手是真实存在的。


反过来看,有对手,才不寂寞,当赛道中存在别的对手,也侧面验证我们的选择。所以从心态上需要去适应有对手一起赛跑。


面对竞对的态度,关键点:1、保持敬畏,但也保持充分自信。2、敬畏是因为我们不能无视竞对,否则会过于傲慢,从速度和关键决策上面输给竞对。3、充分自信不等于盲目自信,来自于我们对行业和客户的深度思考,确保我们在业务模式设计,客户价值,产品技术能力上面领先对手一个身位。02


学会面对未知的世界


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去创造一个之前不存在的事业;既有乐趣,也有风险,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最大的恐惧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是否有一天项目回死掉,不确定项目未来究竟可以靠哪一条路走通。


面对未知的世界,正好就是团队的修炼的最佳时机,我们的经验是:谦卑、乐观、认知迭代。


1、保持谦卑。面对未知的世界,一定要谦卑,因为你可能没有搞懂真正的市场和客户诉求,闭门造车,尤其是大公司的人可能带着平台惯性,在快速迭代的商业模式里面,死亡随时可能发生;

2、保持乐观也非常重要。面对未知的世界,打破恐惧的方式来自于我们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分析,对于愿景的追求,对于学习和变化的自我迭代,只有把握好这几个点,就是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了确定性,恐惧就变成了往上成长的动力;

3、保持认知的迭代。虽然创业的愿景是不变的,但是市场形势,客户需求,团队能力和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团队一定要保持持续的认知迭代,尤其是时时刻刻要做做反省,及时思考当下的状况并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当下我们团队的某个思考逻辑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


文化篇


面对创业环境,压力大,要求高,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呢?建设团队各有各的方法,但我们创业团队有几个点特别重要:


1、务实:问题驱动,直击命脉,少绕弯,少包装,因为创业环境是面向真枪实弹的竞争和挑战,不容许有假大空,必须要踏踏实实回归业务问题,客户诉求和技术能力!

2、自主:我比较推崇“人人都是 CTO ”的思想,采取 CTO 责任制,自己对自己的板块负责;让每个人都把自己所负责的事情理解成一次创业,能够成为事情推进的发动机;这个点很重要,因为需要把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透明:确保每个人可以大胆沟通,直面问题,管理扁平化,Leader看见一线的细节,一线看见团队的远景,上下同欲;

4、公正:这个道理很简单,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让最努力的同学获得最大的回报;

5、开心:创业绝不等于单向的工作压力增加,996 甚至 007,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团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找到能够放松团队,开心团队的方法,大伙心态是开心的,才会更加高效地做事情。


总结


技术团队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作战能力、兴奋感、成长性等各个方面,这是因为我们处于VUCA时代并面对更加复杂的管理挑战。我们选择了用创业团队的打法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和经验。比较重要的经验是:


  • 创业精神首先要对创业方向有着坚定的信念,并训练出核心理念高度认同的核心团队;


  • 在策略上,跳出公司看行业,做客户的朋友,一个脚一个脚印走扎实,并在敲打中变得强大;


  • 在技术上,改变领域构建思维到价值链构建思维,用数学模型看商业逻辑,技术决策上 CTO 责任制,和中台打磨合作路径,在快速奔跑中坚持代码与架构治理,并在创业环境下提升研发效能,坚持技术文化;


  • 在心态上面需要学会与竞对赛跑,学会面对未知,保持谦卑,乐观和认知迭代;


  • 团队文化上,打造务实、自主、透明、公正和开心的团队文化;


同时践行这套理论,一个很大的感慨:创业文化的探索,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并实现个人与集体成长的过程。所以也非常渴望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


作者介绍岩动:阿里巴巴集团资深技术专家,技术极客精神与技术团队成长的探索者。